惊奇:翠玉白菜竟然排不上台北故宫镇馆之宝(3)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最珍贵的是书画作品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能成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台北故宫最顶级的国宝总是不展出,所以地陪根本不会备课,于是观众也就不知道。中国文物一般有几大类: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其中最难以展出的就是书画。因为中国的书画都是在纸或者绢上绘制的,所谓纸寿千年,就是说它们都是有寿命限制的,无法像玉器和青铜器那样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时间一长就会发黄发黑,变得容易损坏。哪怕在展厅里也是一样,因为光照本身就是威胁,光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照射就是对纸面的轰击,时间长了损害明显。
偏偏台北故宫最珍贵的文物里,十件能有七八件是书画作品。这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艺术就是要靠书画来表现的。好比说晋代王羲之写《兰亭序》,唐代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宋代苏东坡写《寒食帖》,都是纸上的笔墨功夫。这三篇号称天下三大行书,除了《兰亭序》真迹早已失传外,另外两个都在台北故宫。历朝皇室的收藏,向来都是以书画为核心,当年国民政府迁台的时候,把能找到的晋唐宋元书画作品都运到了台湾,历朝名迹在台北汇聚一堂,皇皇然堪称巨观。北京故宫在解放之后,以国家之力收集了这么多年,精品数量也未必能超过台北故宫多少。
不过书画再多,也不能随便展览,只好一期又一期的轮流展示,展了一次的书画作品就要休息好几年避光,以期达到满足观众和保护文物的双重目的。于是民间就有了“台北故宫的展品三个月换一次,三十年才能看完”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换的都是书画,毛公鼎散氏盘这些不怕光的东西是一直在展出的。台北故宫书画虽多,一年也只能展出来两三幅名作,而且都是限展一个月左右,生怕光照多了国宝受不了。至于真正海内无双古今鲜对的国宝,好比说溪山行旅图和快雪时晴帖这样有传奇色彩的神品,那就真说不好什么时候会展出了,十年不展也属正常。2015年是故宫建院90周年,所以台北故宫从7月1日到9月29日会推出大型特展“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在此期间,多年未曾展出的溪山行旅图真迹会露其真容,是两岸文化界的一次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