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胜选学生成了主要受伤群体(2)
校长们虽然对选举结果采取不偏不倚的接受态度,但还是与川普在竞选中排斥移民和违背多元文化宽容精神的言论和主张保持明显的距离,就此而言,他们对选举结果的看法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中立。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信里说,“此时此刻,我们必须谨守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对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的承诺,坚持宽容与理性,尊重多元与异见”。
杜克大学校长在信里说,“当我们的政府经历转型时,这所大学仍然坚定致力于多元化,包容性和自由交流思想,我们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每个社区成员的价值”。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则告诉学生们,“无论华盛顿将发生什么变化,我深深坚信,那些让我们团结一致的价值观和使命不会发生改变”。他显然也感觉到,华盛顿发生的变化可能成为对他那所学校共同价值观的潜在威胁。
许多大学生觉得自己因为这次大选的结果而受到伤害,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那种他们以为已经成为美国共识的价值观——遭到了否定或至少受到了威胁。在美国,除了公共机构,学校是“政治正确”最被认同(至少表面如此)的地方。“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是一种消极性的公共言行规则,着重于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指的是在语言、措施、政策上避免歧视或伤害任何社会群体。首先受益的当然是最容易受到歧视和伤害的弱势群体,如少数族裔、妇女、同性恋人群等等。
在学校里,人们认同政治正确,首先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和洛克所提倡的宗教宽容一样,政治正确首先是一种实用性的智慧。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来自不同的族裔和文化背景,每天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免不了磕磕碰碰,政治正确(不伤害、不羞辱)成为他们起码的和平共处条件。由于普遍的接受和实行,实用性的规则被内化为近于道德规范的公共伦理,成为一种习惯,也当作了一种想当然的无异议价值观。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抗议的学生